沈帥青:校內完成功課 改善學童身心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10/31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本地小學生上過整天課,回家仍要花上數小時完成家課,令學童及家長皆頭痛。外國小學陸續取消家課、力保學生能在校內完成作業,發現大有好處,本地一家實施零家課的小學亦不例外。

教育局《家課與測驗指引》,學校應盡量在課時內安排時段,讓同學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部分家課。然而,能跟循指引的學校至今寥寥無幾。立法會文件顯示,本地小學生在上7小時學後,回家仍需花上2.4小時完成家課,若再加上每日0.7小時的私人補習,每日學習時數可達約10小時。

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表示,13.2%小學生受抑鬱情緒困擾,即每7個小學生有1個呈抑鬱徵狀,當中更有 9.7%屬於嚴重抑鬱,他們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是「功課太多」(24.8%)。

學童功課過多,更不代表成績一定好。美國史丹福大學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,課業過重的學生在日後的成績不但更差,56%受訪學生更認為壓力過大可損健康,與朋友相處不足更導致社交能力退化。

若跟足教育局指引、讓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,對學生有何幫助?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前年起,改革時間表、將部分課程濃縮,騰空星期二至四午膳後的2節課為導修課,學生每天有1小時由老師指導完成功課。

校長陳詠賢接受《晴報》採訪時表示,學生成績在實施後雖不見明顯改善或轉差,但他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要的事,單是閱讀多於1小時的人數比率,在實施首年內由25%大增至73%。

在校內完成功課,好處不止閱讀更多。法國教育部早在2012年已廢除小學家課,要求學生在校內老師指導下完成作業,因家境貧困的孩子更難得到父母在課業上的支持及幫助,措施旨在減少貧富家庭學生的差距。教育部去年更決定將此政策延伸至中學,因發現措施有助改善學生與家人的關係。

紐約Stony Point校區今年5月,亦有意實施類似於法國的零家課政策。校區宣布實施該政策時,當地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沒事做、或學得少,校區委員成員Christopher DeLeon回應有關疑慮時,強調孩子並非無所事事,而是可以善用課餘時間學習新技能、培養新愛好。

本地經驗美中不足的是,家長更着緊於學業及分數。田家炳小學有學生向校方反映,家長會在沒有家課的情況下安排補習或額外作業。

事實上,本地教育制度一向以考試導向為重,令家長難配合零家課政策。可見教育者及政府更需改善教育制度,才能真正幫助減少學生家課。

各地減學童家課

  • 法國:前總統奧朗德在任期間,要求廢除小學家課、所有功課必須在校內完成;去年上任的教育部長布蘭克爾,將政策延伸至中學,表示貧困家長難輔導子女完成功課,構成不公
  • 美國:公立學校參考「10分鐘理論」,建議小一家課不宜需時多於10分鐘完成,每升一年級再加10分鐘
  • 台灣:據教育部指引,教師在規定作業時,應考慮到學生的作息時間,以低年級作業不超過30分鐘、中年級不超過60分鐘、高年級不超過90分鐘為原則

撰文 : 沈帥青